|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1819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1-03 |
“四季欢歌”情暖彝乡——记峨山县老年艺术协会28年坚守之路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杰
“我们从不足30人发展到如今328名会员,28年里,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峨山老年人的精气神。”近日,记者走进峨山县,聆听县老年艺术协会组织者讲述协会的故事。自1997年至今,这群老人用28年坚守,把退休生活过成“四季欢歌”,更以文艺之力温暖了一方乡土。
老人们的文艺初心
1997年,刚退休的李自强、李桂英与几位老友为告别平淡的生活,凑齐3万元启动资金,借社区15平方米的活动室成立了文艺队。协会组织者之一刘丽华回忆,最初会员不足30人,协会条件十分窘迫:没有统一演出服,大家只能穿自己的彝族服装;缺少乐器,会员们自带二胡、笛子,甚至动手制作简易乐器;排练场所因地制宜,夏天在树荫下,冬天挤在狭小的活动室里。
“为了让退休生活丰富起来,我们都很拼。”协会组织者之一李自强说。第一次在社区演出时,围观群众的热烈掌声让会员们相视一笑,愈发坚定了携手走下去的决心。
“没人能想到,最初的‘草台班子’会一步步成长为本地的‘明星团体’。”协会组织者之一王宏珍介绍,“如今协会下设乐队、拳剑队、柔力球队、舞蹈队等22支分队,协会不设门槛,只要是热爱文艺的老人,都能加入。”“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既结交了伙伴,多了乐趣,自己玩得开心,也给子女减轻了负担,家庭关系更和谐了。”会员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日记里的活动瞬间
王宏珍翻开协会的日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排练的时间、演出的内容、会员的基础情况等信息。“团队里年龄最大的已80多岁,至今还能把协会的账本做得清清楚楚。”王宏珍坦言,谁也没料到,当初单纯的自娱自乐,会收获这么多外界的认可。协会每年重要节日的排演节目都有鲜明主题:妇女节,《巾帼风采》展现老年女性活力;建党节,《映山红》唤起时代记忆;国庆节,《山河颂》《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王宏珍说,每年重阳节到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是协会20多年从未间断的“老规矩”。
“很多人加入协会后,才第一次出远门。”“我们的节目还在香港、澳门上演过。”翻看老照片,几位会员打开了话匣子。照片里,无论是在觅池冲“红廉”文化教育基地,还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社区和校园、“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晚会现场……老人们面对镜头,脸上都洋溢着灿烂又满足的笑容。
晨光中的不老“密码”
“你看我们的道具和服装。”刘丽华指着协会办公室角落介绍,从当初无服饰、道具到如今打拳练剑、柔力球表演、舞蹈演出的专用服装一应俱全,簸箕、灯笼等道具也非常精美。
荣誉角里,各类奖状见证着协会的成长:2020年,舞蹈节目获第十六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广场舞大赛三等奖、玉溪市第二届“福寿世博”杯老年才艺大赛二等奖;今年4月,彝族舞蹈斩获玉溪市第二届群众文化“玉星奖”广场舞决赛老年组二等奖……
“我们虽已年迈,但心态永远年轻。每天送完孙子、买完菜,就来协会排练,浑身都有劲。”刘丽华说,“荣誉与口碑背后,是老人们日复一日的坚持。28年里,每天清晨的排练厅始终充满生机,乐队围坐磨合旋律,拳剑队在晨光中舒展肢体,舞蹈队对着镜子磨炼舞姿。老人们记性虽不如年轻人,但有的是耐心,反反复复练,把复杂的动作练成了一种习惯。”
为提升表演水平,协会定期邀请专业老师指导,每年组织外出交流学习,还紧跟时事热点创作节目,力求用歌、舞、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彝乡新貌,给更多人带去欢乐。
有人问刘丽华,你们这么大年纪还折腾什么?刘丽华笑着回答:“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每当看到观众脸上的笑容,就真切感受到了协会存在的价值——既让自己收获了快乐,也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相关阅读:
- 用爱与责任撑起一个家——记2025年“云南好人”赵留仙 2025-11-03
- 新平公路分局、峨山公路分局2025年11月至2028年11月车辆及机械保险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10-31
- 全市老年群体免费肠癌筛查工作启动 2025-10-31
- 县纪委监委着力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2025-10-31
- 土特产店里的“诚字经”——记澄江市个体经营户李小凤的诚实守信事迹 2025-10-30
- 元江县“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 2025-10-30
- 县纪委监委助力“洋水果”落地生根 2025-10-30
- 平甸乡纪委监督护航百合花产业发展 2025-10-30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峨山校区礼堂部分设备的修缮改造及文体活动演艺设备租赁服务谈判采购公告 2025-10-29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