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310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17 |
江川区全力推动沿湖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星云街道河咀社区居民在家里加工渔网。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施宇 文/图
坚持星云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江川区立足农民家门口就业需求,通过强化利益联结、壮大劳务经济、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举措,深入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不断拓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探索出一条产业与就业互促共荣的乡村振兴路径。
壮大劳务经济 激发内生动力
初见宁海街道海浒社区劳务经纪人金雪娇时,她正在田间地头与红塔区的企业对接用工需求,忙得不可开交。“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与周边企业老板对接好用工需求,做好安排计划并全程跟踪服务,为大家协调解决问题。”她介绍,“现在我每天带领100人左右组成劳务队,其中固定的有70人左右,在周边地区从事蔬菜、花卉、水果种植及采收工作,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一年基本上300天有活干。”
培育劳务经纪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一环。与金雪娇一样,越来越多的沿湖村(社区)劳务经纪人成为农村劳动力和市场用工间的“搭桥人”,通过组建劳务队或劳务微信群等方式,将工种、年龄、区域相近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组织化管理+农民创收”的高效模式。
据江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许涛介绍,江川区按照“村(社区)摸排、乡镇(街道)初审、人社部门审定”工作机制,建好熟悉用工市场、组织带动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劳务经纪人“人选库”,每年组织开展劳务分包、劳动维权、劳资纠纷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务经纪人组织化、规范化、技能化水平。截至目前,江川区已培养377名劳务经纪人,带动沿湖农民4000余人就业,促进年人均增收2万元至3万元。
加强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在位于江城镇侯家沟村陈家头小组的玉溪诚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村民李焕芬通过接受培训掌握了家政技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一直以来,江川区通过技能培训、搭建平台、劳务输出、精准帮扶等方式优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我们一方面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为沿湖群众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加强农村劳动力信息摸排,依托区级零工市场和沿湖乡镇零工驿站,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群众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岗位推荐等免费服务。”许涛介绍,今年以来,江川区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7期,培训学员911人次;开展招聘活动8次,累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3.80万个,为293名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江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与珠海市斗门区、潮州市饶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岗位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就业工作群、“江川发布”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常态化推送岗位信息,不断将就业服务向基层、社区延伸。
在精准帮扶重点群体方面,江川区通过“公益岗位托底+创业扶持”双轮驱动,促进充分就业。截至2025年8月,江川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56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58.7万元,扶持创业137人(户),带动就业768人,为273名跨省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全区5家扶贫车间吸纳48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强化利益联结 拓宽增收渠道
在星云街道河咀社区网具销售大户李波家中,堆放着一袋袋规格不一的半成品渔网。每天接到订单后,他会将这些半成品渔网分发给社区居民加工,制成成品后按规格、数量即时结算工资。李波介绍:“因为要求不一,所以加工费低的一般几十元,高的两三千元。旺季时候,每天能够销售700张左右渔网。”
随着“四退三还”、环湖截污治污等生态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江川区沿湖区域已累计流转土地8908亩,沿湖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在此背景下,星云街道河咀社区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由20家规模以上网具销售大户常年带动980多户农户从事渔网加工,渔网制成成品后再由销售大户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销售大户年收入多的有4000余万元,常年从事网具加工的农民日收入有100元至200元,临时加工人员日收入有50元左右。
就业扩容离不开产业发展。江川区依托沿湖特色资源,精心布局多元产业矩阵,在做大做强烟草、花卉、蔬菜、中药材、水果、畜牧、渔业等重点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服务等多种业态,促进农文旅融合“增美+增收”,推动沿湖农民高质量就业“多点开花”。
玉溪市江川区万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前卫镇渔村集中流转土地310亩,开展蔬菜规模化种植,每天固定用工20余人;江城镇引进亿亩田农业等企业,流转土地700余亩发展花卉规模化种植,年均吸纳沿湖农民3万余人就业;宁海街道海浒社区发展“108”生态夜市,吸引115家村内商户进驻,新增近百个临时岗位;雄关乡上营村的盛果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村级组织合作股份+脱贫帮扶”的抱团帮扶机制,带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引导周边农户利用坡地种植核桃1600多亩,历年来帮助农户加工销售核桃50余吨,助力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实现了“造血式”增收的良性循环……
如今,江川区已培育沿湖6家农业龙头企业、260个农业基地、116个合作社,沿湖乡镇(街道)农村劳动力104342人,已转移就业80690人,形成了“本地吸纳为主、跨区输出为辅”的就业格局,高质量充分就业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正越走越宽。
“我们将与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等政策宣传力度,精准帮扶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抓好沿湖群众就业增收工作,为沿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许涛表示。
星云街道河咀社区居民在家里加工渔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