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3150019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3-12-13 |
电诈手法花样多 市民需提高警惕
以为大订单来了,结果买家是骗子。记者日前从玉溪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有诈骗团伙冒充平台客服或者买家,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受害人联系,以需要购物、订货等为由实施诈骗。
“我在网上找人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不但没办成,还被骗了10万多元。”11月7日,市民刘晓明(化名)到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研和派出所报案,请求民警帮其追回被骗的钱。今年10月23日,刘晓明在抖音App上搜索烟草专卖许可证办理流程,之后添加了一个抖音用户,对方称可以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给刘晓明提供了几项价格不同的帮办代办服务项目,让刘晓明选择其中一项。在对方指引下,刘晓明通过手机银行累计转账11笔108497元,被拉黑后才发现是诈骗,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11月12日,市民王先生在家中接到电话,说他开通过“百万保障保险”服务,现在保险到期,问其需要续保还是关闭保险保障,如果选择续保,每个月扣800元,一年合计9600元。为了“关闭保险保障”,王先生在骗子的诱导下通过手机银行先后多次转账,损失近10.8万元。
警方还介绍了多个冒充买家诈骗商家的案例。今年4月底,家住红塔区玉兴街道的王某在自己经营的机械店里接到电话,来电人冒充央企工作人员,想在其店里购买台锯,最终王某被骗了2万元;今年4月12日,江川区店家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某消防队工作人员的电话,让其帮忙购买物资,最终李某被骗了近5万元;7月10日,在江川区经营食品店的邱某接到一个自称部队后勤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购买食品为由实施诈骗,最终邱某被骗了5万元。
警方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多名市民遭遇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骗子瞄准喜欢在网络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淘货、卖货或查找有关服务的人群,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联系后,以提供服务、购买物品、垫付货款、支付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交易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对方的真实信息,多方面综合评估,交易时要有第三方做担保,切不可私下转账给“买家”或者“卖家”,购买服务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垫资一定要慎之又慎。(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
相关阅读:
- 行动方案陆续出台 银行多举措助燃消费 2025-03-14
- 周建忠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走访调研 2025-03-14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玉溪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5-03-12
- 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人体器官捐献手术 2025-03-12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
- 澄江市促进社会工作提质增效 2025-03-12
- 澄江市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 2025-03-12
- 我市多举措推进乡村建设 2025-03-11
- 澄江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财务年报审计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0